尽管COPD的主要特征是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但是支气管扩张剂在药物治疗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支气管扩张剂是指一类可通过调节气道平滑肌张力,从而使FEV1或其他的肺功能参数得到改善的药物。当支气管扩张后,呼出气流受限的程度能够得到改善,但并不能改善肺的弹性回缩。这类药物均可部分改善肺内气体的排除、降低患者休息和运动时动态肺过度充气、改善运动耐量。但其改善的程度很难通过FEV1的改善进行评估,在中、重度患者尤为如此。对轻度COPD患者,规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不能减缓其肺功能的下降,也不能改善其预后。
支气管扩张剂是COPD症状治疗的主要药物,可针对持续存在的或加重的喘息进行按需治疗,也可以作为规律治疗,预防和减轻症状。支气管扩张剂的不良反应是可预测的,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通常使用吸入方式给药的比使用口服方式给药的不良反应轻,停药后不良反应会迅速消失。因COPD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且常有合并症存在,因此,应密切观察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jpg)
临床上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有三类: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类药物和茶碱制剂。具体选择哪种支气管扩张剂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以及对不同药物的治疗反应。
对于COPD患者来说,使用β2受体激动剂产生的支气管舒张效应不如哮喘患者明显,但仍被作为缓解急性症状的一线药物。β2受体激动剂可以全身给药或吸入,全身给药方法包括口服、皮下注射。全身给药有很多不良反应,所以一般只能用于不能吸入给药的患者。
β2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及机制是什么?
β2受体激动剂可使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增强纤毛运动,促进气道黏液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和减轻气道黏膜下水肿等。
β2受体激动剂的主要作用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其机制为:β2受体激动剂和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构型改变,激活兴奋剂G蛋白(Gs),从而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ATP转变为cAMP,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转而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酶A(PKA),通过(Ca2+)i(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下降、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失活、钾通道开放三个途径,最后引起平滑肌松弛反应。
常用的β受体激动剂有哪些?
常用的β受体激动剂可分为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和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两类。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又可根据其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和长效制剂。
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麻黄碱是以往治疗哮喘的主要药物,但由于其具有兴奋β1受体的作用,而产生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且这些制剂作用时间短、使用剂量大,近年来已经逐渐被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所取代。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短效制剂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可以口服或吸入给药,一次给药可以维持4~6小时,临时使用可以缓解急性症状的发作。长效抑制如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均可吸入给药,其药效可维持10~12小时,主要用于COPD的治疗和预防发作。β2受体激动剂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与给药剂量的大小和间隔时间的长短关系密切。下面将各种β2受体激动剂的作用特点进行比较。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一般数分钟内起效,10~30分钟达作用高峰,作用时间可维持4~6小时。不同制剂的起效时间和对β2受体的选择性有所不同。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适应症有哪些?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是治疗COPD的一线用药,可以按需或规律应用,通常还可与抗胆碱能药联合应用。
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早期的许多研究虽然样本量不大,研究观察的时间也不太长,但结果还是支持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在COPD的应用。来自于Cochrane的一篇综述表明与安慰剂相比,β2受体激动剂可明显增加FEV1和PEF,改善症状评分,肺功能无明显改变的患者,也可以从中获益,如步行距离等指标均可改善。β2受体激动剂对咳嗽、咳痰无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冯玉麟,徐永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问题与解答,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5~68
声明>> 本网站凡注明来源为“慢阻肺网”,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归慢阻肺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慢阻肺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的内容为转载,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与观点分享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或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刻进行删除处理。